内容提要:
西南民族大学老干处的刘重英处长总结:“我们要办好老年大学,一方面离不开国家民委老干部局和学校党委、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调动起老同志们自我参与、自我服务的意识,发掘一些有一技之长的骨干人才来带动更多的人。”所谓“骨干人才”,其实大多并非术有专攻之辈,只因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比一
西南民族大学老干处的刘重英处长总结:“我们要办好老年大学,一方面离不开国家民委老干部局和学校党委、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调动起老同志们自我参与、自我服务的意识,发掘一些有一技之长的骨干人才来带动更多的人。”所谓“骨干人才”,其实大多并非术有专攻之辈,只因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比一般人多了一份痴迷和执着。
骨干类型一:持之以恒型
倪佩衡,退休前是西南民大体育部的老师,每天会在学校里带早操,60年代那会儿便常参与组织校内的体育活动。退休后,倪老师集合离退休教师组建了一支二十余人的舞蹈队,队员都在七十岁左右。其中,有十五六人坚持每天清晨跟着倪老师在校园里练习健身操、健身舞。一年四季,除去大年初暂停几天,其他时间愣是风雨无阻、从不间断,这早已成为校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骨干类型二:素来爱好型
刘光烺,老年大学合唱团的副团长,一直以来爱好声乐,但西南民大在早期还没有教职工组成的歌咏队,老年大学成立后终于圆了好些歌唱爱好者的夙愿,一些队员已是近八十的高龄。原先合唱团按宿舍区划分为三个队,后来从三个队中抽调出一些精英组建了第四队,可以代表学校参加一些对外的联谊活动或演出。
骨干类型三:白手起家型
王春梅,参加了老年大学的电子琴班、书画班和合唱团,退休前对这三项是样样不懂,全凭着一股子兴趣便报了名参加。她记得当时报名电子琴班,全校一下子有80多人报名,平均年龄约70岁,几乎都是像她一样不懂门道的“三脚猫”。之后学校专为电子琴班配备了20多台琴,这让其他学校的人是羡慕不已。
骨干类型四:半路出家型
黄孝玢,退休前是西南民大的生物学老师,退休后原本是成天窝在家里打电脑游戏的主,几年里书画班的老友几次邀请她参加,她总推说“你们现在都上‘研究生班’了,我哪儿还跟得上”。不过终究经不住再三邀约,黄老师加入了书画班,同班学员高兴地连送纸笔,老师也多次私下辅导,这让黄老师很感动。
学校开设网球场后,黄老师一改被动,积极创建起一支老年大学网球队。如今加上一名年轻教练在内共12人参加,老干处还向学校争取了周一、三、五早晨七点到九点两小时的免费活动时间。黄老师说“现在好些从不锻炼的人也开始出来活动了。”
其实,对于退休后的老年朋友来说,几乎没有人讲求什么“术业专攻”,大家在一起学习、锻炼,图的就是此中充实、快乐的过程。这帮老年骨干分子的心愿就是把更多的蜷居在家的老年朋友吸引出家门,吸引出各人生活的小圈子,让所有熟识的同龄人都愉快地动起来!(配多图)